本文摘自2000年12月5日 《中国医药报》
二、辨血论治——血失常的诊断学
诊断是用医学科学的方法对疾病的表现,作出辩证逻辑的结论。“正血疗法”作为具有中西医紧密结合为特色的医学知识体系,必然将中西医两种诊断体系作有机的结合,即既要注重中医的诊法、诊病及辨证,又要全面地使用现代医学科学的实验室诊断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的检查,以判定“血失常”的性质与程度,从而获得正确的治疗。
(一)血失常的中医学诊断包括:
1、望诊 全身望诊:望神(重点观察双目、神情、气色及体态),望色(尤注意望面色),望形体、望姿态等。局部望诊:望排出物(如痰、涎、呕吐物、两便等)。我们特别注意望诊,观察舌象、舌体(舌色、舌体形质、舌的动态等)望舌苔。舌诊的意义较大,可判断血正或失常,区别血失常之性质、病位与病势,推断其预后。
2、闻诊 通过听声音(语声、呼吸、咳嗽、呃逆、嗳气、肠鸣等)及嗅味以诊断血失常。
3、问诊 通过对病人或陪伴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采集病史,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诊察血失常之程度。
4、切诊 血与脉密切相关,故血失常诊断尤其关注于脉诊,以辨别病情,阐明病机,指导正血疗法的辨证施治,并可初步推断患者之预后。
“正血疗法”的辨血论治,正是依靠精细的望、闻、问、切,而后进行八纲辨证,诊断疾病的征侯。但鉴于中医学的历史条件,故必须配合当代高科技的临床检验及器的分析。
(二)血失常的临床体验包括:血常规的检查,贫血(血虚)、溶血、出血、血栓病的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等。血失常的临床检验尤其关注血液的生物化学检查等。血失常的临床检验尤其关注血液的生物化学检查,通过现代仪器的分析测试,可对血液进行精微的质与量的分析,真可谓是“滴血知全身”,从而判定血失常之性质与程度,必要时还加做一些特殊的微量分析测定。通过大量指标的分析,可全面了解机体的肝、肾、心脑、内分泌及免疫的功能;了解血液的凝血——抗凝系统与纤溶系统平衡体系状况;全面了解血液的浓、粘、凝、聚的程度。另外还通过观察甲皱微循环的障碍。通过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聚变指数等多项指标。从而通过“血”这面镜子全面窥测机体的“血正常”的性质与程度,再通过科学、客观的“辨血施治”而达到“正血”之目的。
三、正血疗法的治则
(一)正血必先“生血”。
正血疗法的系列药物均是采用数十种海洋生物和高山动、植物药材为原料,采用当代先进低温工艺提取其中活性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
正血疗法最基本的作用是迅速恢复造血功能于生血,可使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特别是白细胞总数迅速上升,恢复正常水平。
据分析测定,正血系列药物的共同点是富含造血所需的原料:20种氨基酸,大量铁质及10多种微量元素,还有VB12等多种维生素及大量多糖物质。
(三)
本文刊于《中国医药报》
下一页 返回首页
|